找到相关内容2416篇,用时1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严宗法界缘起”明释

    明释”者,明明白白地解释也,其中运用了许多浅显易懂的实例分析。  一、何谓法界”   要明白法界”的含义,先要分别弄清楚什么是”,什么是界”。  (一)”和界”  华严宗创始人法藏认为”和界”各有三义,如下:  有三义:一是持自性义,二是轨则义,三是对意义。界亦有三义:一是因义,依生圣道故,又《中边论》云:圣法因为义故,是故说法界。”圣法依此境生,此中因义是界义。二是性义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973521.html
  • 差别相违因

    举例如下(大正32 ·12a):差别相违因者,如说眼等必为他用,积聚性故,如卧具等。”  在印度哲学诸派中,数论派承认我”为实在,而佛教却不主张有实在的我”,因此数论师若对佛教徒提出实在的,... 《讲解》:这一段说的是差别相违”。  后三种变格相违因是佛家立的。他们立这三种相违,有其实践目的。他们想用因明驳倒别家学说。立差别相违因”就是为了驳倒数论最主要的主张──神我。数论的哲学体系...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1838174.html
  • 心现”与心生”之辨析

      唯心”是佛学的一个重要命题,但是,对这一命题的阐释历来是存在异解的。今就万与心的关系问题上抉择,将它们区分为两大主流,即唯心所现”和唯心所生”。  法相唯识学,其真实义旨,讲...和合相作用,自己心识因不思议熏变”,于是现起其他有情的音容笑貌等境相(即世俗所谓的看见了某某)。唯识学象这样讲内外缘起,讲依他起性,已明白地指出了心识现是缘起,是众缘所成。  所以可以明确地讲,心识...

    周永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441560.html
  • 禅师甲与法师乙

    弘法布道,有好为人师之过。”  不开口则已,一开口就当头劈下,直攻对方心田。法师乙见招拆招:不可说,那是您的说法,我不反对,我认为分可说的有为和不可说的无为,这两者也未必要两分,于有为不执著,即是无为,于无为执著,亦是有为。”  禅师甲出剑收剑,快如闪电,直逼对手:本来就无,分什么有为无为,凡有所说,皆非佛法,你以为佛法可说,其实就是在贩卖佛法。”  法师乙说:佛是觉,是达到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650135.html
  • 佛制还是僧制

    有必要,但如长期持续,戒律就难免停滞,与世间不能相应,违反布萨强调地方性、时代性的立法原则。  布萨的真正目的,是透过依”摄僧,使僧伽和乐清净。如偏重教条形式,忽略立法精神,即可能舍本逐末,变成重律轻的教条主义者,所谓戒禁取”就是这个意思。  依”摄僧的”,包括” (教诫波罗提木叉:苦恼的流转与还灭)与律”(威德波罗提木叉:僧伽的约束力)。传说,释迦佛最初二十年只说”,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153129.html
  • 法性

    法性  /罗睺罗法师 著 林武瑞 蔡心淑 合译  在全美亚洲研究协会(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sia Studies)的一项会议上,有人提出一篇研究报告指出,” ...提供巴利文或梵文典籍中,曾提到一切事物均由法性所生”的章节。他显然无法提出这些资料,因为这种说法的文献根本不存在。本文即为针对这一项讨论而写。  到目前为止,西方有很多著作提到”这个字。一些...

    罗睺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3653122.html
  • 的意义

      佛法僧三宝,佛依法而证悟成佛,僧因住持正法而为人天师范,故三宝以为中心,以为尊贵。   ,梵语达磨”,意译为轨则”。的定义很多,广义而言,泛指宇宙万有,亦即世间的森罗万象,大到高山海洋,小到微尘砂粒,乃至我人的精神、思想、观念、见解等,都称为”。所以,一朵花、一颗树,一桌一椅、一人一事,乃至一个念头等,都称之为”。本课所讲的是三宝中的法宝佛法”。   佛法”是佛陀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243786.html
  • 佛陀如何形容后世的人

    邪见”就是承认某一件事情是错的,却又毫不畏惧或恬不知耻地要那一件坏事,因为这个人心中尽是烦恼,已经被烦恼所征服。倾向邪见”的人,不适合修”,他的天性直接与法相违。因此,如果我们要离苦,就必须转向...佛陀曾经责备我们现代人”(从佛世到现代的每一个时代的人):耽著於不正当的享乐,贪欲太强,倾向邪教。”他们很喜欢不正当的享乐,也就是太过於自我本位。他们完全缺乏觉察,因此贪欲变得强而过分。他们掉入...

    佛使尊者讲/郑振煌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645059.html
  • 的修学及次第

    的修学及次第  佛教在人类历史上,已流传延续了二千伍百多年,从空间的面而言,分南北两传,其中大乘小乘,显教密教等宗派繁多,教义纷歧,往往使初学者莫衷一是。面对如此庞大博杂的历史佛教”,吾人究竟应...此常住,法住法界”。(杂阿含、二九六经)。佛陀证悟的”,被形容为是非佛作亦非余人作”本来如此而被称为法性法尔”。佛经常形容诸法实相,语言道断,心行处灭;如此无上甚深微妙,如何而可以依世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250476.html
  • 佛教会种类(一)-拜千佛法会

    消灾增福慧。   会”者,以”相会”也,因此会中必定有佛法的开示。以佛法令信徒生起信心与法喜,此为会的举办目的。其种类甚多,兹将一般寺院较常启建的各种会介绍如下,以利信徒参加,获得法益。   ...他。如何才能从烦恼的圈子里走出来呢?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”,惟有自己打从心里为他制造欢喜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。 会程序:   炉香赞—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—般若心经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(三遍)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5854571.html